食飲品牌怎么通過戶外廣告突破?
在食品飲料行業有一句名言是“得年輕人者得天下”,隨著95后、00后為主的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,如何找到與他們對話的正確打開方式,進而撬動新生代消費市場,是所有品牌都需要思考的課題。
尤其2023年是“全面恢復”后的第一年,更是商務部確定的“消費提振年”。伴隨著擴內需、促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,我國消費市場也在逐漸回暖,食品飲料行業作為消費領域重點行業,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契機。在此背景下,食品飲料品牌更需要搶占營銷高地,以便在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。
1、《和平精英》空投節上海BFC搶戲
廣泛的年輕受眾群體讓游戲成為品牌不容忽視的營銷陣地,以《和平精英》為代表的游戲世界,更是受到不少品牌的青睞。7月26日,一年一度的《和平精英》空投節正式啟動,在這場人人皆可加入的狂歡中,電競與娛樂之間的次元壁,正在被“文化認同”和空投節帶來的節日儀式打破。
基于此,游戲、電競等數字文化正在具象化,在現實中觸達用戶,《和平精英》正在不斷打破圈層,拓寬邊界,撬動更多、更廣泛的大眾用戶群體“進圈”。與此同時,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它的朋友圈,從身份認同出發,打造共同記憶,共享游戲所延伸的文化符號的滋養。
為了更好鏈接年輕人,《和平精英》空投節在上海、北京、濰坊、廣州、成都、橫店、海南等多地開啟了2023空投節派對,結合不同城市的特色,做進一步的落地,打造了非常強的品牌合作場景空間。
其中,在上海盛大落地的空投驚喜吉市尤為奪人眼球。空投吉市本就是和平一年一度的線下品牌共創街區IP,過往也曾于深圳萬象前海等場景落地。玩家可于游戲內接觸到現實品牌,也可以在現實中和品牌一起體驗“追空投”的玩法, “跨次元”、“跨虛實”的體驗形成了雙向閉環。
8月11日起,上海熱門打卡區BFC外灘楓徑全街區一夜變身空投吉市,巨物空投箱、20+品牌/商家現實空投驚喜、半人高空投手袋限量發放,還將有神秘潮人一起追空投,以吉市一貫的潮流風格,沉浸式還原游戲中追空投的文化。
在現場掉落的巨物空投中,甚至代言人華晨宇、王嘉爾也為本次活動送上神秘驚喜;現場還將不定期開放“空投時刻”,隨機掉落空投福利。
活動期間,BFC外灘楓徑全街還將換上空投節限定版夜市“裝扮”,滿街充斥《和平精英》元素的氛圍。而品客、樂虎等食品飲料行業品牌,以及京東買藥、周大生、SEASONS季節香薰、IM-BODY、BFC外灘楓徑集市商戶等商家,也將于街區進行創意體驗打造,各自帶來形式不一卻同樣精彩的空投驚喜。
顯然,《和平精英》空投節正在通過線下多場景營銷的方式,幫助各大品牌為玩家打造沉浸式的品牌體驗,廣泛觸達更多的年輕人群,創造新的增量機會。
2、《蜜雪冰城》打入“郵政圈”“建筑圈”
拿新茶飲賽道來說,聯名營銷是一波接一波,主打一個讓消費者目不暇接。但是只有蜜雪冰城,仿佛有什么魔力,每一次的聯名都讓人出其不意,笑點與槽點齊飛。并且給人一種“雪王整活,必定歡樂”的既視感。
根據網友爆料,這家蜜雪冰城主題郵局位于西安小寨十字西北口小寨郵局西邊,目前還在裝修中。但是根據現場圖片可以看出,蜜雪冰城舍棄了以往的紅色招牌,將門店整體改為“郵政綠”,同時店內還將打造雪王版郵筒,遠遠看去與隔壁的小寨郵局融為一體。
這回和中國郵政的巧妙聯動,讓蜜雪冰城實現了“無痛上岸”,簡直現實版“曾經你對我愛答不理;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”。
畢竟宇宙的盡頭是編制,熱衷吃瓜的網友也沒閑著,在雪王的評論區下開始搞事情:
此外,在瀏覽蜜雪冰城的官網時,“歷代門店形象展示”這一模塊瞬間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,打開一看,蜜雪冰城七代門店形象被整齊地展示了出來,還附有文字說明。蜜雪冰城的門店形象不僅充滿了情懷,還給人一種獨特的設計感。
不得不說,蜜雪冰城是有點建筑設計的底子在身上的,前段時間引爆話題的“雪王城堡”就足以證明。“雪王城堡”雖坐落在成都,但「蜜雪冰城亞洲總部」的官方名號卻響徹整個中國。整座“城堡”一共三層,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雪王的影子,包含了一整個雪王宇宙。
雖然現在雪王城堡還沒有正式完工,但是已經有不少“雪民”前去觀摩打卡。更有網友調侃:雪王城堡——更符合中國寶寶體質的迪士尼。
實際上,蜜雪冰城在新茶飲界,聯名營銷不算多,品牌代言也少得可憐,但每一次的新活動,哪怕只是個小動作,都會引來無數人圍觀,并能產生數條有熱度的話題。這體現了“社牛”雪王的品牌影響力。
3、航天精神融入伊利產品血脈
從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正式啟動,到現在中國空間站建成,再到最近神舟十六號即將發射,人類的飛天夢不斷實現,跟航天相關的國民級新聞事件持續吸睛。
和航天熱點緊緊綁定的航天營銷,一直是品牌們爭相布局的紅海賽道,也面臨著推陳出新的同質化困境。
如何讓航天精神真正走進大眾生活,而不止于泛泛而談?航天情懷、品牌角色和大眾共鳴之間的關系還能發生怎樣的重構?
伊利的線下航天營銷,就是一條可行的破局之道。
為了讓品牌輻射更多圈層,伊利以快閃活動+跨界聯動為抓手,創造了與用戶面對面溝通的真實場景,為消費者帶來了奇趣體驗。
在成都春熙路這場快閃活動中,伊利通過場景藝術的形式,吸收藝術展的美陳靈感進行沉浸式體驗打造,滿足了當代年輕人對宇宙星空的好奇心理。
不同于常規快閃“走馬觀花”式的打卡,伊利更多的是通過對場景藝術的打磨,搶奪用戶注意力的同時,潛移默化地將品牌信息融入其中,這么一來,大家在快閃現場的互動和反饋也成為了反哺線上話題的UGC傳播內容,體驗+流量閉環也就水到渠成。
除此之外,伊利還首次突破聯合營銷范疇,聯動DW咖啡跨界推出以產品包裝星系為靈感的特調新品。
用大眾品牌和小眾圈層品牌的破壁聯動激起了大眾的好奇心,在這個過程中,o2o平臺、社群、抖音本地達人協同形成的流量傳播,則在無形中催化了更廣圈層對于伊利品牌的感知。
實際上,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自己頭頂之上的蒼穹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,每一次太空活動的成功推進,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,也是牽動國人主動關注的存在,這也讓有關“航天”的品牌借勢營銷自帶流量。
伊利這次對于航天營銷的創新,在傳承航天精神觸動國民情懷的同時,也體現了品牌特有的格局和擔當。尤其在中國航天事業不斷推進、人類對于浩瀚太空的探索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,給用戶甚至行業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。
以上就是食飲品牌怎么通過戶外廣告突破的介紹,總之在“民以食為天”的倡導下,食品飲料行業飛速發展的當下,若品牌滿足于耕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不與時俱進固步自封,很快將被“后來者”取而代之。
從上面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,戶外廣告對于品牌營銷的推波助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無論是以節日為主導的形式創新、聯名不同圈層進行跨界營銷還是借勢國家高精尖產業形成組合推廣,戶外廣告的核心優勢,多場景聯動,依然無任何其他媒介形式可以代替。
對于食品飲料領域而言,戶外媒體傳播的另一大優勢就是貼近生活。因為人們對于飲食的重點在于品嘗、品鑒而非賞析,戶外廣告觸達能帶給消費者“身臨其境”的感覺,猶如享用過精美大餐后的那種飽腹感和滿足感,真實、酣暢淋漓、觸手可及。
如今的食品飲料市場早已“去中心化”,一家獨大的情況一去不復返,多元化、碎片化、以消費者為導向,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心才是重中之重。這無疑是諸多新興食飲品牌的契機,如何通過戶外廣告找到與消費者情感鏈接的“爆點”,通過多層次營銷去進行線下全域輻射,這是值得廣告主深思的一個話題及課題。